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1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605篇
测绘学   636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863篇
地质学   1861篇
海洋学   29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79篇
自然地理   5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10年早春浙江罕见连阴雨天气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海  曹艳艳 《高原气象》2011,30(6):1543-1553
利用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早春浙江连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和热力、动力条件,并与历史同期天气状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乌拉尔山地区长波脊前偏北气流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冷空气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有利于其西北侧建立持久、稳定的水汽通道。(2)南北温差分布的变化导致高空西风急流出现分支,浙江位于北支急流南侧...  相似文献   
92.
This paper develops an adaptive fuzzy controller for the dynamic positioning (DP) system of vessels with unknown dynamic model parameters and unknown time-varying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Th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by combining the adaptive fuzzy system with the vectorial backstepping method. An adaptive fuzzy system is employed to approximate the uncertain term induced by unknown dynamic model parameters and unknown time-varying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It is theoretically proved that the proposed adaptive fuzzy DP controller can make the vessel be maintained at the desired values of its position and heading with arbitrary accuracy, while guaranteeing the uniform ultimate boundedness of all signals in the closed-loop DP control system of vessels. Simulation studies with comparisons on a supply vessel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青岛地铁3号线、2号线基坑工程为背景,针对基坑"土岩组合"的特点,研究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影响因素,提出地铁工程绿色施工内涵。在广泛调查基础上,确定了9个指标项,44个因素项,129个分因素项,提出绿色施工评价标准。通过层次分析计算指标与因素的权重,得到评价模型,对地铁工程绿色施工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简单易行,对推动地铁工程绿色施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
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遥感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获取长沙、株洲、湘潭3市(长株潭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陆地卫星图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运用扩张速度指数和强度指数分别对2000—2010年间10 a变化以及2005年为界的前后两个5 a区域建设用地时序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优势度指数分析了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趋向性。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在不同时期都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中前5 a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和强度都要明显高于后5 a。2000—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约3.94万hm2,前后2个时期的扩张面积分别占增加总量的57.30%和42.70%。对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进行时空特征分析,认为建设用地扩张引起区域内耕地和林地在数量和空间格局上的变化,城区周围9~12 km范围内耕地极易转入建设用地;2个时期河流附近耕地流入建设用地随距离变化而呈现不同特征;前5 a城区周围林地转入建设用地强度大,距离交通用地3 km附近的林地易转入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95.
针对古建筑BIM各种信息模型中几何模型构建的问题,提出应用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和CloudWorx软件进行建模的方法。应用Cyclone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去噪、配准,按构件进行分割;应用CloudWorx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研究古建筑的瓦片、柱体、梁、墙体、围栏等构件的建模方法,通过模型合并生成古建筑的整体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96.
针对如何提高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该文分析了GIS精品课程共享资源持续建设的情况,阐述了课程模块、知识点、教学内容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何融合,重点介绍了创新型课程团队、立体式教材体系及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方面建设情况。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推动GIS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以郑州市市内五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为例,对河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建库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方法,数据库建设的方案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8.
以太仓市建设用地管理的实际应用需求为背景,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典型的县级市建设用地分类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了空间数据库、ArcGIS Engine与Web Server技术,集成"天地图"的地理信息服务资源,实现了用地数据的精细化分类查询统计、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的建设用地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9.
夏鹏  孟宪伟  丰爱平  李珍  杨刚 《沉积学报》2015,33(3):551-560
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是迫使红树林向陆迁移的主要驱动力, 而其自身通过捕沙促淤不同程度的减缓了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影响。基于广西典型红树林区8根短柱的210Pb测年和含水率分析, 以考虑/未考虑沉积物压实作用为研究情景, 通过对比研究红树林区潮滩地表高程抬升速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大小关系, 揭示当前海平面上升对广西红树林向陆/向海迁移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未考虑压实作用下的沉积速率约是考虑压实作用下沉积速率的1.00~1.34倍(平均1.12倍), 压实作用明显;压实沉积速率介于0.16~0.78 cm/a, 其底层压实沉积速率与潮滩地表高程抬升速率相等。压实作用下, 英罗湾和丹兜海红树林区的地表高程抬升速率小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与未考虑压实作用得到的结论相悖。由于广西红树林海岸大都建有防波堤, 限制了红树林向陆的迁移;表明英罗湾和丹兜海的红树林正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压实作用校正与否对地表高程抬升速率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当的区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0.
李炎隆 《水科学进展》2015,26(5):752-758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中国的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正确指引水利学者的研究导向,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2014水工结构与水力装备战略研究暨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及水利学科有关申请书的申请材料和专家评议意见,分析了水科学研究中水工结构工程学科近期的研究进展情况,初步明确了"库坝工程全寿命周期性能演变机理"为"十三五"期间水工结构学科重大研究项目,在"生态水工学"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优先支持的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提出了学科亟待攻关的前沿热点科学问题.该研究有利于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凝炼关键科学问题,促进水利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